Monthly Archives: 十二月 2014

小腿抽筋

小腿抽筋

冬夜,很多長者在睡眼時,突然㑹發生小腿後肌肉抽筋,這是一種突發的疼痛性肌肉痙攣,發作持續時間由數秒鐘至數分鐘不等,由於發作時不單伴有疼痛性肌肉發硬痙攣,同時更㑹影響睡眠的質量,因此對長者非常困擾。這症狀在西方醫學上稱為腓腸肌痙攣,而中醫學上則屬痺症範籌,長者如有此等症狀多與脾(主肌肉)、肝(主筋)及骨(主骨)等臟腑虛弱有關而導致個體氣血不足,而冬夜陰寒之邪,令下肢經絡脈脈、氣血凝滯導致氣血不足,從而引起小腿抽筋疼痛。另外中醫學認為肝藏血,夜間睡眠時血液需要量相對減少,多餘的血會回流肝臟,因此用於濡養肌肉筋腱之血趨少,血不足引致筋脈失養,小腿繼而產生痙攣疼痛。治療上,中醫一般在辨証論治基礎下以調養臟腑、舒筋通脈、溫經祛寒、解痙止痛為治則。

除了針藥之外,穴位點按以緩解症狀。長者可於小腿抽筋時揉按承山及委中這兩個穴位。承山穴位于小腿後方正中綫上,當提起腳尖時,能看到小腿後方肌肉的交角凹陷處,用手找時可在小腿後面從上順著正中往下推,當推至肌肉變薄處,那就是承山穴;而委中穴則是在膝蓋後方橫紋的中間點,大約於膕窩中心處。當進行手指點按穴位時,長者可感覺到按處有酸麻脹,甚至有疼痛感,那便是到位了。當點按之後,疼痛痙攣可很快得以緩解。
點按手法:在找到穴位後,用姆指點按穴位,力度應由緩慢逐漸增加,直至穴位處有酸脹感覺為度,然後繼續點按約3分鐘,除了點按上述穴位外,長者亦可以用虛掌以節奏性拍打小腿肌肉3分鐘,亦可有效緩解緩解症狀。最後, 長者如經常發生小腿抽筋,平素應在以下生活細節上多加注意-
  • 飲食要均衡,多進食含鈣的食物如奶類,海帶等。從中醫角度來說,則認為多吃有助氣血生化之食物,例如紅棗,木耳,淮山,桑椹子,合桃等以促進氣血運行及禦寒袪濕;
  • 要保暖雙小腿,避免風寒,電風扇直接吹風于小腿,天氣寒冷,可考慮穿着長內褲以保暖;
  • 日間要進行適當伸展運動以鍛煉身體,改善下肢肌肉血液循環;
  • 睡覺時,切忌過久保持同一體位,導致腿部靜脈受壓,血液回流受阻瘀滯,令腿部肌肉痙攣,特別是對於一些靜脈曲張或深靜脈血栓患者;另外,仰臥時不要把被子捂得過緊,避免壓住足部,使腓腸肌和足㡳肌肉綳緊。
註冊中醫師   陳澤鵬    2014

長者冬季養生篇

長者冬季養生篇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對冬季養生有「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順養閉藏之氣,必待日光,避寒邪也,⋯⋯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等不同論述。綜觀《內經》思想,冬季養生著重於補養腎氣和閉藏陽氣兩方面。根據這兩觀點,在此談談長者冬季養生保健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起居養生

「早臥晚起」即早睡晚起,指的是立冬節氣後,夜漸長而日漸短,這時長者須順應此規律,確保睡眠時間充足,從而令陽氣潛藏,陰精積存。另者,在寒冬個人保暖禦寒方面,衣著不宜過少過薄,室溫也不可調校過低,以免耗損陽氣及引起感冒。但當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時,軀體腠理開泄,也令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亦易於入侵人體。因此,長者切記在冬天時要防寒保暖,特別是要保持頭、背及腳部的溫度。在戶外時,務必要戴上帽子、頸巾和背心以保護頭、頸和背部,以防損傷陽氣而致病。

中醫同時認為,頭頸背部是督脈及太陽膀胱經循行之處,而這兩條經脈分別掌控一身之陽氣及主一身之表,因此在冬季,要經常讓頭背等部位曬曬太陽以增加個體陽氣,這除了有助溫通經脈,亦可改善情緒作用。另者,曬太陽亦可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從而預防延緩老年骨質疏鬆的產生。

至於腳部,中醫有「睡前洗腳,勝食補藥」的講法,特別是冬季,寒氣多從地面經雙腿而上,而熱水浸腳確可起保暖作用。這原因是因為人體多條經脈都是經雙腿再入胸腹連臟腑,再上往頭面通腦髓。因此,熱水(或加入中藥材)浸腳可使經氣暢順,氣血運行得以改善,這不但可紓解疲勞,更可增強長者睡眠質量,令入睡加快,睡得較深和更熟。另外,在冬天浸腳亦令全身百骸暖和,這對老年高血壓、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皆有極佳防治作用,但浸腳時間不宜太長,長者每晚臨睡前浸腳,應以自己畧出微汗為佳,亦不宜超過20分鐘。

〈二〉運動養生

雖然冬季天氣寒冷,長者亦不可停止運動,但切記避免在大風嚴寒的環境下進行。鍛煉時,應根據自己體質予以調節,運動宜循序進行亦不可過度劇烈以免身體受傷。對於風濕關節痛症患者,更該在冬季進行運動,以改善關節組織的血液循環,並紓緩痛症。


〈三〉飲食養生

具體來説,冬季飲食應當依循「秋冬養陰」這原則,長者切忌進食生冷及引起燥熱的食物,平常應當選取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以補陰潛陽並提高個體的耐寒能力。因此,長者可較平時多吃一些肉類,這也符合冬季著重養藏的概念。另外,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這説法,這是指在冬天的時候,陽氣封藏在裏,加上在冬天會多吃點溫補食物,這樣難免引致胃中煩熱,因此在冬季,可偶爾吃點蘿蔔這種較涼性的食物作調節功用,以消滯並減少體內積熱。

〈四〉穴位養生

最後,跟長者分享兩組冬季養生的穴位(湧泉與三陰交)。湧泉穴位於雙腳足底,當屈足蜷趾時,在足心最凹陷處;而三陰交穴則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際。長者在平日空閒或在浸腳時,可用手指或用筆桿輪流按這兩組保健治療穴位,這便可達到補腎疏肝解鬱、調和氣血的作用。

註冊中醫師   陳澤鵬    2014

熱敷/冰敷

對於關節及肌筋組織損傷,治療時究竟應該用熱敷或是用冰敷?我曾經和一些有西醫學訓練背景的中醫同學們討論過這問題,但基於各自的立場,他們當然堅持要應用冰敷來處理這些疾患,但我無奈會反問他們有一部中醫經典著作/教科書籍,或有那一位老師/教授論述過冰敷應用這療法?這或許由於我們的老祖宗當時並沒有冰箱或雪櫃⋯⋯一笑?

但今天瀏灠網上資訊時給我看到一篇標題為 RICE: The end of an ice age 的文章,它引述一些2014年初的文獻,提出這個幾十年來認為用休息、冰敷、加壓及抬高等作為標準治療關節及肌筋組織損傷的方案並非全然正確,而冰敷的應用更有可能延遲病灶的康復,甚或引致冰敷組織因血流減少而壞死及做成附近神經永久損傷。全文請參閱

 http://stoneathleticmedicine.com/2014/04/rice-the-end-of-an-ice-age/

註冊中醫師   陳澤鵬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