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三月 2016

西藏行(I) – 如何防治高原反應?

急性高原反應 (Acute High Altitude Reaction) 是指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群,當登上海拔3000米高原地區後,由於個體未能及時適應高原環境而發生的各種急性低氧應激反應。

應激反應會發生在登上高原地區後起初的1至3天,個別較為嚴重的情況,甚至在數小時後便可能出現缺氧症狀,這些症狀多數人能夠耐受,一般在5至10天後也會逐漸緩解。較常出現的症狀包括頭痛、頭昏、氣促、高血壓、心慌、胸悶、噁心、嘔吐及發紺等等。

旅遊勝地西藏,屬高原地區,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一般人當初次從平原地區進入高原區時,會感覺呼吸深度增加和頻率加快、頭痛、噁心等高原反應。主要是因為西藏的大氣壓力低、空氣稀薄、氧氣不足、氣候寒冷、晝夜溫差很大、紫外線強。當地居民有「早起冰、中午曬、午後風、夜間寒」的說法。人體在這些特殊惡劣的自然地理和氣候環境下,可會因高原缺氧對人體的形響而出現上述症狀,而這些高原反應症狀多發生在生理適應範圍內,一般不會構成身體器質性病變。隨着在高原地區停留的時間增長,機體便會逐漸獲得適應,因此高原反應也就會隨之慢慢地減輕及消失。

高原環境因素主要是指氣壓和氧分量,當海拔愈高,大氣中的氧分就愈低,而人體攝取的氧氣也相對愈少。一般在初期缺氧時,人體會通過各種機制,包括不同生理系統、器官等進行一系列代償性調節,令身體適應在低氧環境下生活。初時的心跳加快、呼吸增速等正是人體為了獲得較多的氧氣而引起。這種代償性調節是短暫的,它會慢慢被身體組織及細胞新的適應機制逐漸取代,那時人體組織攝氧能力的增強和對氧氣的充分利用,從而加強無氧代謝以減低氧氣的消耗,另外人體組織對低氧的耐力亦有所增強。

缺氧對人體的形響是整體性的,它的生理病理也涉及不同器官和組織,在臨床上有不同的表現。當急性缺氧時,肺動脈壓力會升高,肺血流量加大,肺毛細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從而引致「高原肺水腫」。另外由於缺氧的關係,可導致大腦皮層受到嚴重抑制或引起腦血管通透性增加,顱內壓增高而引起「高原昏迷」等危象。

如何減少或避免高原反應?

首先要正確認識高原的自然環境,同時也要充分認識到機體所發生的一些可預見的生理代償性改變從而消除恐懼心理。其次,出發前堅持適應性鍛煉,以提高人體對高原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另外可採取以下措施預防及減輕高原反應:

1. 對一般有較明顯的心、肺、肝、腎器質性病變患者,在前往高原地區前,應進行全面的體格檢查,包括X線胸部透視、心電圖、血象檢查、血壓等。凡有嚴重心肺病、高血壓和神經官能症者,不宜勉強進入高原地區。對急性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氣管炎等,應治癒後再進入高原地區。由於高原氣候多變,一定要防止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誘發急性高山適應不全症,例如肺水腫。

2. 初進高原地區後,要減少活動,注意休息。起初幾天內最好儘量爭取時間休息,行路的速度要放慢,腳步則應相對放穩。當取得適應後,再慢慢增加活動量。在飲食方面,應以容易消化的流質食物為主,少食多餐,以多吃糖類和蛋白質之類的食品為主,並要多喝水。

3. 由於人體中樞神經系統對缺氧十分敏感,所以隨著海拔的升高和大氣含氧的減少,神經系統也會逐漸進入抑制狀態。因此一般人在睡覺時,頭部宜稍稍提高。

4. 高原地區氣候亁燥、日照強烈,紅外線和紫外線的輻射光線非常強烈。一般雪面和岩石面對紫外線的反射率可達80-90 %,所以應注意對眼睛的保護,宜配載合適護目鏡。

5. 如高原反應嚴重或有其他症狀時,應及時治療。最好自備一些能提高機體的缺氧耐力和減輕症狀的藥物。

如何以中藥預防高原反應?

提議在出發前5天開始,每天口服紅景天15g、銀杏葉10g、黃芪15g 及刺五加10g 等中藥濃縮沖劑,並於到達高原地區後續服3至5天,以預防高原反應。這些中藥的具體功能概略如下:

紅景天能夠明顯提高血氧飽和度、增強腦幹網狀系統興奮性、改善腦神經某些傳遞介質失調和改善腦部功能;它具有顯著提高人的抗缺氧、抗寒、抗疲勞、抗免疫功能低下等能力;能明顯改善低氧環境人群的食慾和睡眠,增強智力工作指數、腦體功效及作業效率。

銀杏葉具有保護毛細血管的通透性、擴張冠狀動脈、恢復動脈血管彈性、滋養腦細胞及其它器官的作用,而且能夠使動脈、末梢血管、毛細血管中的血質與膽固醇維持正常水準的功效。

黃蓍的主要成分為黃蓍多糖,它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並能夠補脾益氣,益肺固表。

刺五加可增加組織對缺氧缺血的耐受性,它能夠擴張血管,從而抑制血栓形成,改善機體對氧的利用度,使機體適應低氧環境。

註冊中醫師   陳澤鵬博士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