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免疫力穴位按摩法
常聽人家說:"穴位按摩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但細心一想,穴位按摩是傳統中醫的東西,而人體免疫力則屬現代醫學/科學的範籌,究竟兩者如何相聯起來?
機體免疫力泛指人體的識別和消除外來抗原性異物的一種生理功能,近代研究指出人類隨著現代生活環境的改變而逐漸引致免疫力低下,而免疫力的下降,亦促使發病率上升,直接影響人類健康。
《黃帝內經》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說明假若人體內正氣充盈,則外來的邪氣(即風、寒、暑、濕、燥、火等),就不能輕易入侵機體。這樣從中醫角度來看,人體免疫力應屬傳統中醫所指之「正氣」,因為彼此都有抵禦外來的致病因素。另者,近年研究亦指出通過穴位按摩作用於機體穴位經絡,可以調節機體內分泌系統達至免疫調節,從而促使機體恢復正常功能狀態。
常用按摩穴位
百㑹穴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聯線的交點處,屬於督脈,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作用:按摩百會穴可幫助人體提升氣血,達到提神醒腦,增強記憶力,另外亦可減輕眩暈症狀及緩解焦慮情緒。
方法:先將五指聚攏成如尖錐狀,然後輕力慢慢地啄百㑹穴2至3分鐘,如有高血壓長者,不建議用此方法。
太陽穴
位置:位於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在兩眉梢後最凹陷處。
作用:按摩太陽穴可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緩解疲勞。
方法:先以雙手四指並攏按摩雙眼瞼,然後從眼角處向太陽穴移動,然後輕柔環旋揉動穴位,反覆做2至3分鐘。
大椎穴
位置:位於人體頸背後正中綫上,當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是督脈其中的一個穴位。
作用:督脈有統率和督促人體全身陽經的作用,亦稱之為"陽脈之海",而大椎穴則被稱為「陽中之陽」,它具有統率全身陽氣的作用。按摩大椎穴可以疏通經氣、調整體內氣血,間接補充人體腎中元氣,從而保持抗禦外邪的能力。
方法:以食指或中指著力於穴位上,然後輕柔環旋揉動穴位,反覆做2至3分鐘。
湧泉穴
位置:位於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約當足底第2、3蹠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與後2/3交點上,屬於足少陰腎經的穴位。
作用:腎主藏精,有封藏精氣的生理功能,主管人體生長、發育和生殖功能。按摩湧泉穴,可以通過刺激穴位經絡達到補益腎臟,調節內分泌與神經系統,有提神醒腦的功能。
方法:按摩的最佳時間是每晚睡覺之前,最好於沐足後進行,可用拇指壓揉湧泉穴,每次2至3分鐘,以足心輕輕發熱為宜。
按摩時,可順序由頭頂百㑹穴、兩側額太陽穴、後頸大椎穴至雙腳底湧泉穴,每天1至2次。但緊記有骨質疏鬆的長者,在按摩過程中,手法一定要輕柔,避免骨骼,肌肉系統的損傷。
註冊中醫師 陳澤鵬 2015
發表留言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