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冬季養生篇

長者冬季養生篇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對冬季養生有「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順養閉藏之氣,必待日光,避寒邪也,⋯⋯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等不同論述。綜觀《內經》思想,冬季養生著重於補養腎氣和閉藏陽氣兩方面。根據這兩觀點,在此談談長者冬季養生保健應該注意的事項:

〈一〉起居養生

「早臥晚起」即早睡晚起,指的是立冬節氣後,夜漸長而日漸短,這時長者須順應此規律,確保睡眠時間充足,從而令陽氣潛藏,陰精積存。另者,在寒冬個人保暖禦寒方面,衣著不宜過少過薄,室溫也不可調校過低,以免耗損陽氣及引起感冒。但當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時,軀體腠理開泄,也令陽氣不得潛藏,寒邪亦易於入侵人體。因此,長者切記在冬天時要防寒保暖,特別是要保持頭、背及腳部的溫度。在戶外時,務必要戴上帽子、頸巾和背心以保護頭、頸和背部,以防損傷陽氣而致病。

中醫同時認為,頭頸背部是督脈及太陽膀胱經循行之處,而這兩條經脈分別掌控一身之陽氣及主一身之表,因此在冬季,要經常讓頭背等部位曬曬太陽以增加個體陽氣,這除了有助溫通經脈,亦可改善情緒作用。另者,曬太陽亦可促進體內維生素D的合成,從而預防延緩老年骨質疏鬆的產生。

至於腳部,中醫有「睡前洗腳,勝食補藥」的講法,特別是冬季,寒氣多從地面經雙腿而上,而熱水浸腳確可起保暖作用。這原因是因為人體多條經脈都是經雙腿再入胸腹連臟腑,再上往頭面通腦髓。因此,熱水(或加入中藥材)浸腳可使經氣暢順,氣血運行得以改善,這不但可紓解疲勞,更可增強長者睡眠質量,令入睡加快,睡得較深和更熟。另外,在冬天浸腳亦令全身百骸暖和,這對老年高血壓、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皆有極佳防治作用,但浸腳時間不宜太長,長者每晚臨睡前浸腳,應以自己畧出微汗為佳,亦不宜超過20分鐘。

〈二〉運動養生

雖然冬季天氣寒冷,長者亦不可停止運動,但切記避免在大風嚴寒的環境下進行。鍛煉時,應根據自己體質予以調節,運動宜循序進行亦不可過度劇烈以免身體受傷。對於風濕關節痛症患者,更該在冬季進行運動,以改善關節組織的血液循環,並紓緩痛症。


〈三〉飲食養生

具體來説,冬季飲食應當依循「秋冬養陰」這原則,長者切忌進食生冷及引起燥熱的食物,平常應當選取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以補陰潛陽並提高個體的耐寒能力。因此,長者可較平時多吃一些肉類,這也符合冬季著重養藏的概念。另外,民間有「冬吃蘿蔔夏吃薑」這説法,這是指在冬天的時候,陽氣封藏在裏,加上在冬天會多吃點溫補食物,這樣難免引致胃中煩熱,因此在冬季,可偶爾吃點蘿蔔這種較涼性的食物作調節功用,以消滯並減少體內積熱。

〈四〉穴位養生

最後,跟長者分享兩組冬季養生的穴位(湧泉與三陰交)。湧泉穴位於雙腳足底,當屈足蜷趾時,在足心最凹陷處;而三陰交穴則位於小腿內側,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際。長者在平日空閒或在浸腳時,可用手指或用筆桿輪流按這兩組保健治療穴位,這便可達到補腎疏肝解鬱、調和氣血的作用。

註冊中醫師   陳澤鵬    2014

Posted on 31/12/2014, in 養生篇.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表留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