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春季養生篇

長者春季養生篇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篇》對春季養生有「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及「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等不同論述。因此根據《內經》的思想,從陽氣生發和肝氣疏泄方面談談長者春季養生:

〈一〉睡眠養生

「夜臥早起」即晚睡早起,指的是立春之後,日長夜短,長者也須順應此規律,適當地增加活動時間和減少睡眠時間。因為睡眠過多,人體內陽氣便會過於鬱滯,這便會不利於“春夏養陽”。雖則說春天夜臥早起有助養生,但長者為健康著想,也切不可超過晚上11點才睡覺、和不要過早於5時前起床。

〈二〉運動養生

「廣步於庭」,即在庭院內緩歩行走,這是以通過散步去鼓動增長體內的陽氣。但現今社會環境,長者可選擇不同的塲地或形式,如在公園、山徑、海濱長廊等進行散步、遠足、太極拳或健身操等。 祇要量力而行,通過合適的運動,這便可舒展筋骨,暢通氣血,從而幫助陽氣生發和肝氣疏逹。但切記運動量不宜過大,以免耗損陽氣。對長者來說,晚飯後睡覺前散步,不僅可以消食化氣,更令肢體微有倦意,從而提高睡眠質素。

〈三〉衣著養生

「披髮緩形」是指將頭髮披散及穿著寬鬆的衣服,從而促進體內陽氣的生發。雖然現代人的髮式衣著均與古人非常不同,但想要生發體內陽氣,也就不能穿著過緊衣服。另外由於春季氣溫乍寒乍暖,變化頗大,長者換裝時務必審慎,切忌驟減衣著,否則極易引起傷風感冒等病。

〈四〉情志養生

中醫學非常重視情志調攝,「以使志生」就是指春季與肝氣相應,通過良好的精神調攝,便可促進肝氣的升發調達,令全身氣血運行正常,氣機暢順。但是由於春季陽氣上升關係,假如在此時經常動怒,便會迫使氣血上逆,引起肝陽上亢,導致高血壓或腦中風等病。另者,如長期情緒鬱悶令肝氣鬱滯,這樣體內陽氣難以紓發便易引起抑鬱病。特別是年老體弱者,他們一般對負面刺激承受能力較弱,因此在春季時更易多愁善感,煩躁不安。此時長者應根據個人體質和性格,培養自己的興趣以舒暢情志,使氣血調暢,肝氣順順,達到養肝調神之效。

〈五〉飲食養生

春季飲食調養方面,食物宜多選辛甘、少食酸,因為辛可助春季陽氣生發而甘可補益脾氣,但酸味食物入肝並具收斂之性,不利陽氣的生發和肝氣的疏泄。一般春季食物宜較清淡溫和,多吃淮山、雞肉、瘦豬肉、鮮魚、大棗、栗子及蜂蜜等以健脾益氣;也可多吃胡蘿蔔、蓮藕、百合、銀耳和甲魚等以益氣養陰,另外多吃芹菜、杞子、蔥及芫荽等亦有清熱解毒,涼血明目,醒脾開胃的作用。

〈六〉穴位養生

最後跟長者分享兩組有助春季養生的穴位(合谷與太沖)。合谷穴位於雙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長者可以一手的拇指指骨關節橫紋,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間的指蹼緣上,當拇指尖下便是穴位所在。而太沖穴則位於雙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約1.5釐米的凹陷處。平日空閒時,長者可用手指或用筆桿輪流按這幾個保健治療穴位,便可達到疏肝解鬱、調氣和血的作用。

註冊中醫師  陳澤鵬

Posted on 07/05/2014, in 養生篇. Bookmark the permalink. 發表留言.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Twitter picture

您的留言將使用 Twitter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

%d 位部落客按了讚: